2025年第一次集中研讨活动(三)
日期:2025-04-18  作者: 来源:  浏览量:9

 

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,2025年4月17日至18日宜宾工业职业技术学院(筹)全体公共课教师(含辅导员)齐聚于18楼会议室,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集体教研活动。本次活动以深化教学改革、提升教师素养为核心,通过集中研讨与分教科室交流,聚焦于公共课教学设计、课堂组织、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及“大思政”育人体系建设四大核心主题,总结跟岗学习经验,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。

图一:专班副组长廖益均参与研讨

4月17日上午,教案设计与优化主题分享环节中,强鑫梅老师系统解读了学校新版教案使用手册,详细说明教案填写规范,强调教学目标需紧扣职业能力导向、教学反思应结合学生课堂反馈数据,并通过优秀教案范例直观展示实操要点。苏滢老师则以自己的上课时所撰写的教案为例,分享了“问题链驱动+分层任务设计”的教案编写思路,提出从生活案例切入抽象理论、以小组实践任务强化应用能力的具体策略,为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教案设计模板。

图二:苏滢老师、强鑫梅老师进行分享

4月17日下午,秦霄逸与徐娇两位老师围绕课堂组织与学生积极性调动,通过案例分享与现场演示,提出“5分钟热场法”,借助趣味问答或短视频快速激活课堂氛围;展示了英语课堂中“分组竞赛+角色扮演”的互动模式,通过模拟职场场景增强学生代入感。此外,针对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,两位老师提出“阶梯式提问”策略,结合学情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链,确保各层次学生均能有效参与课堂。同时,给学生创造安全的问答环境,提升学生的积极性。

图三:徐娇老师、秦霄逸老师进行分享

4月18日上午,汪得娉老师围绕“AI赋能课堂”主题,系统分享了信息化工具在英语教学全流程中的应用实践:备课阶段依托问卷星开展学情分析,精准定位学生兴趣点,并借助DeepSeek整合教学资源、优化课程设计,如设计课堂互动小游戏提升学生参与度;在课堂教学中使用“AI智能体”模拟真实场景(如航空订票对话),通过豆包创建虚拟接线员角色,引导学生完成英语对话训练,同时灵活运用闪卡游戏;在课后评价环节,探索AI辅助作文批改。她将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目标深度融合,切实提升课堂实效性与学生获得感。

4月18日下午,刘佳老师以英语课为例,从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、多渠道搜集课程思政素材、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三个角度分享了英语课程思政的具体举措。首先,可以通过主题关联法—紧扣单元主题寻找思政点、文化对比法—中外文化对比和中国元素反向输出、时事链接—确保课程思政与时俱进这三个方面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素材;对于搜集课程思政素材的渠道,可以通过权威平台、本土化素材、时代化素材等,如教育部官网、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、地方资源、校园案例等获取思政素材;最后,关于课堂教学中如何自然融入课程思政,可从教学设计、教学方法、评价反馈等方面自然融入。

图四:汪得娉老师进行分享

英语组全体公共课教师围绕教研四大主题进行研讨,提出学科备课方案要以“精准化、互动化、思政化”为导向,构建“三阶式”流程(课前AI驱动学情调研与分层预习、课中嵌入AI情景模拟与闪卡游戏强化职场实践、课后“AI批改+教师思辨”双轨评价),配套动态更新的职业英语案例库;明确一堂好课“四度融合”标准,教学目标双线并进(语言能力与职业素养)原则、课堂可以嵌入两项以上AI互动环节、技术应用符合动态可视化与思政融合原则、自然渗透“一带一路”等中国故事;教师十不准应该细化信息化教学底线,严禁过度依赖AI替代教学设计、忽视隐私安全或技术伦理等问题;大思政育人体系以“职业英语+红色文化”双主线为核心,开发虚拟思政场景与双语案例库,联合马克思学院推动语言教学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。

图五:英语组集体研讨

 

收藏本页